企业培训,是指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促使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达到一个高压状态下精神与体能上的考验,保证员工具备承担其工作职责的能力以按照预期的标准完成现在或将来的工作任务的能力。
其实,现在很多优秀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培训应该站在公司战略与组织发展的高度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使企业人才发展支撑组织绩效的达成。那么,怎样才能不流于表面,使企业与培训公司真正的站在这个高度上为企业解决问题呢?
评价一个人工作状态可以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去看,那么通过培训更多的是可以解决知识层面的缺失,能力的提升和一部分态度的转变,一次的培训不可能带来终身的改变。我们在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所反映的大部分是企业管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如果根本不解决,那么培训也只会是治标不治本。企业往往会过多的把问题归结为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层面,在培训的过程中对课程效果的关注有时候也过多的关注于培训的形式上。从我们调研的案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看,企业归结于管理者管理技能缺乏,认为应该从选用育留的角度帮助他们做系统的培训,认为应该缺什么补什么。
针对企业的管理者的培训,从管理者的职责上看的话,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的主要职责有:规范流程的优化、目标任务的管理、下属绩效的改进、人才梯队的建设、团队氛围的建设、决策信息的提供。(如图)如果我们单纯的把调研出来的问题归类的话确实都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找到匹配的答案,但是管理者的职责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脱离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组织设计,没有更好的制度保障,培训如何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培训不是孤立的个体,如果没有确实可行的制度作为保证,只能流于形式或者起到短暂的效果。
企业是否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
事实上,现在企业家普遍感觉到了人才匮乏、员工不得力,成为好多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尤其是针对管理层的培训,他们会有一笔预算,或是参加公开课,或是请老师来企业授课,但是很多企业感到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老师一走或者员工参加完培训回到岗位,原来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培训的效果只是当时参加课程的效果,没有可持续性。

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也确实感觉到了企业的紧迫性,确是有诸多无奈。
问题一:企业针对管理者培训,却往往为了节省成本,会把储备干部、普通员工和管理者集合到一起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老师难免束手束脚,老师经常会比喻成“把猫和老鼠放到一起,是交给猫如何抓老鼠还是交给老鼠如何躲避猫?”培训对象不清晰,培训内容重点模糊,培训只能做表面的功夫。
问题二:企业学习文化氛围不好,很多学员对于培训有负面情绪,培训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企业员工培训时候流于形式,学习主动性差,有领导在场的还好一些,没有领导在场,培训甚至当成负担,这是有些企业培训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问题三:培训形式上,企业更多的关注培训形式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培训内容本身,本末倒置。有许多培训讲师迎合企业和学员的这种需求,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更多讲求课堂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根本没有实战型,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培训中国认为,企业要想实现以培训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必须把培训当做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完成,从培训讲师的选择 到受训学员的监督和事后考核,必须形成有效的培训体系,落实到位,方能达到培训所期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