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到海洋馆参观的游客发现,这里的鲨鱼是用大小不同的鱼缸饲养的。较大的鱼缸里鲨鱼也较大,中等鱼缸里的鲨鱼相对小一些,最小的鱼缸里饲养的鲨鱼是最小的。而鲨鱼的品种看上去明显是一样的。游客好奇地询问其中的原因。饲养员回答说,其实刚开始放养时,鲨鱼都是同样大小的,但是放在不同的鱼缸里,鲨鱼就长得大小不一了,大鱼缸里的长得最大,小鱼缸里的长得最小。正是鱼缸的大小,决定了鲨鱼成长的大小。
员工的成长与此类似。企业中壁垒森严的等级界限是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大阻力。因此,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适合成长的环境。
富士康以高纪律、规格化、集体管理的生产模式,赢得了包括戴尔、苹果、微软等全球500强客户的青睐。
“相比于其他工厂,富士康的员工待遇、工作环境还算是不错的。”富士康的供应商、深圳某元器件老板苏先生说:“但是,富士康的管理非常严格。加上厂区很大,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很难出来。”
据介绍,在富士康,居于“塔尖”的高管层制定好战略,中层负责高效地分配和监督任务的实施与完成,底层员工面临的是高度分解的、专业化的、重复性很强的高强度劳动。
作为这座庞大生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很多富士康一线员工的“功课”简单而枯燥。在一条流水线上,所有的工序都必须以近乎相同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生产,如果不能步调统一,那么动作最慢、质量最差的人将成为整个团队的短板。
几乎所有的员工都知道大老板郭台铭的“语录”——“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而出身行伍的郭台铭,更是把这种执行力至上、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发挥到极致,使富士康仅用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就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
然而,接二连三的员工跳楼死亡或重伤事件,让这家拥有90万员工的超大型企业,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有人认为,是企业管理中不能有效传导,导致了富士康目前的困局。也有人认为,是制度执行有余人文关怀不足,导致了富士康员工选择了这种极端方式。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有关负责人指出,富士康事件的出现,说明了在全球化竞争下如何善待员工,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的一个重大管理课题。企业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一难题,就很难避免发生人员悲剧和管理危机。
温暖的免费咖啡
●去过微软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微软,没有文具领取制度,员工可以自由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文具和使用多少。微软还为员工提供饮料,无论是咖啡、可乐、果汁还是牛奶,种类繁多的饮料都是免费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取用,没有限制。而且,医疗、养老、工资、住房等事务都会在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天,由行政部门全部办妥。这样的服务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为员工创立一个宽松的环境是管理者实现有效管理的必要途径,管理者必须把员工真正放在心上,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鸿飞千里,富士则康。”这是富士康经常用来形容企业愿景的一句话。
登陆富士康的网页,可以清晰地看到,富士康把“辛勤工作的文化”放在了企业文化的第一位。
在富士康,员工在从普通员工到优秀管理者的过程中,可以说无一例外地走着一条天道酬勤的职业晋升道路。
在一些企业管理者看来,富士康的经验表明它的管理是能够带来效率的。但是,在员工构成不断变化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遭遇了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员工的诉求与企业的管理产生了矛盾。
清华大学社会系有关专家分析说,富士康所面临问题并不是个案,它表明了企业转变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的紧迫性。
目前,富士康员工当中80、90后已经占到了85%.与父辈不同,他们更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没有社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而在相当严格与流水化的管理体系当中,有人精神不能承受恐怕在所难免。
因此,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设定发展目标,还是制定激励机制,企业管理者应从关心员工的利益出发,把“视员工为第一宝贵财富”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