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子公司在半年时间内举办九期培训班,600多人参加岗位业务技能培训,直接投入师资培训经费50多万元,干部职工因参加培训发生差旅费近百万元。从公司领导、项目经理到工程队长、测量工、物资计划人员,如此系统、大规模地开展培训,在中铁二十三局三公司史无前例,在全系统中也不多见,这笔钱花的究竟值不值?
“我们感觉非常值得!”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牛生,党委书记李治强异口同声肯定回答。
培训:新官上任“一把火”
如果要评选2011年中铁二十三局三公司的几大热门词汇,“培训”将排在榜首。
2011年,培训异常“火爆”,而“火爆”的培训动力却来源于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来源于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的决策。
长期以来,三公司党委一贯重视人才为第一资源,也高度重视培训工作。2011年是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就位的第一年,在公司“四会”上,公司党委确立了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实现“强化、提高、积累、转变”的战略目标,并将人才强企作为四大支撑战略之一。通过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发展通道,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阶梯;构建“大培训、大教育”格局,为人才成才搭建起广阔的学习平台;大力表彰先进典型,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引导职工逐步成长为高端人才,推动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发展,为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广阔舞台。
近年来,随着公司陆续参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公司在手任务最多时近百亿元,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计划统计员、电焊工等,频频“告急”,从管理干部到一线操作员,就两个字“缺乏”。
怎么办?内部培训是最佳选择。基于此,2011年,三公司培训工作异常丰富多彩。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员工的内生动力再次被“激活”。
培训:练就过硬本领
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突出全员培训理念,采取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构建多元化、开放型的全员教育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为每一位职工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是三公司开展培训活动的一大亮点。
今年1月1日,拉开了三公司系统化、大规模培训的序幕,公司所属30个项目部及直属单位的106名财会人员齐聚公司机关参加培训。开班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请假,这在三公司培训是史无前例的。
“从现在开始,关键岗位人员、业务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所有培训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对培训考核不达标的人员将调整工作岗位……”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牛生在培训班上的致辞引来掌声雷动,员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公司看到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干部的培养、考核、任用。把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大胆地放在一定岗位上进行锻炼,从项目副职中选拔培养政工干部,在给位子、压担子过程中让年轻干部走上公司或项目中层管理岗位。
培训“组合拳”的出手,得到了公司上下和集团公司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这不仅仅在于授课教员都是机关业务部门的骨干,更在于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也很具体、很实在、很有针对性。
创新培训载体和培训方式,通过开放式课堂、现场“PK”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是三公司加强工程队建设和劳务链重组培训的一大特点。半年时间过去了,培训班一个接着一个,培训的力度在加大,对培训的认知在提升,基层不愿安排人员参与培训,干部职工对培训不上心的境况得到彻底改观,提高了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培训: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培训实效源于公司党委、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源于机关业务部门的精心组织。注重创新,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成为今年公司职工培训工作的又一大亮点,推动职工培训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为认真组织好职工培训工作,每次培训班开班或结业,公司领导都要亲临指导。
尽管施工生产任务繁重,资金紧张,但只要是公司确定的培训人员,项目部就一定会想方设法调整工作保证按时到位,只要是用在培训班上的费用,公司领导、项目领导从不含糊,每举办一期培训班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20多万元,三公司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职工养成了“在工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的习惯,大家都在经历培训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三公司在员工培训后所得到的回报更加佐证了加大培训力度的现实意义与历史责任。在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中,已形成企业与职工“双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