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县政府花费30万元,让43名电缆企业老总去清华大学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这些老总身家均过千万,资产过亿的不下十个人。县政府觉得这钱花得值,可以增强作为县经济支柱的电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月22日《安徽商报》)
政府掏钱培训民营企业老总,无为县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江浙地区就开始出现政府掏钱培训企业老总的浪潮,后来在全国多地流行,无为县只不过是这股政府培训企业家浪潮下的一员而已。
不可否认,政府掏全体纳税人的钱财为少数企业老总培训买单,确实有违财政支出使用的一般原则,政府直接掏钱为企业家培训不合适。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老总基本上是腰才万贯的富豪级老板,不差这点钱,相反财富相对少点的企业老总则没有免费培训资格,换言之,“越富有越免费培训”有违公平原则。
但是,从国际经验和政府扶持企业发展角度来说,政府扶持和资助企业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本身无可厚非,也应当成为社会共识,关键是要看培训的成效,而不是过于追究资助方式是否得当。从这个角度说,不要急于批评无为县政府掏钱培训企业老总,而是要看培训的实际效果。
政府掏钱培训企业老总,表面上是提高企业老总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得利的不只是企业和老总个人,也包括当地的群众和政府。企业获得大发展,既可以带动就业和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发展,又可以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反过来回馈给更多的老百姓。
从这个角度说,政府掏钱培训老板实质上是拿小钱换大钱,是小投入大回报。再者,参加免费培训的企业老总本身就是纳税人,而且各个是纳税大户,对本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仅向社会捐献爱心的资金就远超过政府买单的学费。
以无为县这次开展培训为例,在全县17亿多元的财政收入中,电缆行业占了半壁江山,是无为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参加培训的老板基本上是纳税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老总。从这个角度说,为当地做出巨大贡献的纳税人,享用税收成果未尝不可。
其实政府掏钱培训老板,在细节上简单注意点,外界就无话可说,甚至不得而知。一是政府可以直接邀请大学教授到当地举办论坛、讲座,培训企业老总,恐怕到时有的是高度赞扬。二是企业老总参加培训,先自己掏钱,但在税收中抵扣,利用税收杠杆刺激企业培训和教育力度,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从这个角度说,无为县政府掏钱培训老板,只是选错了培训模式。
提高民营企业老总管理水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保持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是地方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不仅要在企业老总培训上提供经费,而且还要扩大培训的规模和比例,要将中小企业老总和企业员工也纳入培训中来,费用当然不一定采取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可以采取扣税补贴模式。另一方面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保持长远发展上,也要积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引导家族企业引进经理人制度,请专业的经理人管理企业,而不一定非得采取家传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