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企业内训有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与企业的领导者在不在场息息相关。没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的企业内训,其培训效果往往是大打折扣。
经济危机在让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的同时,也改变了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企业人才的竞争的理念时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所接受。在这一理念之下,企业也逐步加大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一年掏出几百万的培训费用,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里变成了寻常事。
然而,当大把的培训费用花出去以后,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却发现,要么是其企业的受训员工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要么就是企业的精神面貌或者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提升。
但是,最近某培训机构通过网络调查却发现,企业内训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固然与培训师的素质相关,然而更为相关的却是企业的领导者。没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的企业内训,其培训效果往往是大打折扣。
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由于本身工作繁忙,或者认为对本身的技能提升关系不大,一般很少参加非针对本身的企业内训。由于没有领导在场,很有可能使得整个培训松松垮垮,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这家培训机构的调查结果也得到了中国南车集团下属某厂人力资源部部长张金明的认同。张金明说,他们公司一直以来,对员工培训都比较重视,人力资源部每年都会从外面请来一些比较著名的培训专家来企业讲课。但是,由于领导事务繁忙,一直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张金明所言,国内某培训讲师也表示赞同,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培训效果是督促出来的。潘说,只要遇见领导不亲自在场的培训,学员的状态多是明显不在状态,听课时发呆者有之,看书者有之,打瞌睡者有之,发短信者有之。而只要领导在,学员往往能保持较好的现场纪律,也不敢随便接电话或是离场,互相之间说话的声音也小很多。无数的现场效果说明,企业领导到场与否,与培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让企业领导人参加企业内训的理由还不仅仅在于督促员工的培训效果,其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通过领导人的言行举止来言传身教,影响着企业员工,缩短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的鸿沟。
唐山某机械企业的老总付德彪就是一个对任何一次企业内训都亲历亲为的人。每一次的企业内训,付都会拿着笔记本和笔,认真听课,并不时提出一些看法和问题。而且,每次都是提前到场,从不迟到。每次都会积极地完成讲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在他的感染下,该厂的员工自觉不自觉都养成了认真对待工作、从不迟到,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对此,付表示,我要求员工要做到的,都必须自己要做到。如此一来,付的行为对员工的感染力也就自不待言了。
因此,为了确保对培训员工的有效督促, 企业管理层应确保到场,且将领导座位安排到最后一排。这样可有效对全场的学员起到一个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