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帮助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也为深圳产业转型做好人才储备,今年3月,深圳市总工会启动了深圳工会史上最大规模的职工培训计划,3年内投入共1.5亿元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深圳市委常委李意珍,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巡视员孔祥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许德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和宝安区委等,以及全市100家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均出席了现场会。
斥资1.5亿启动史上最大规模职工培训
深圳市委、市政府一向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并通过各种渠道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职工自我充电、自我增值平台,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一需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经济的冲击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中国工会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深圳落实中央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要求的重要举措,“这既是深圳工人阶级先进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圳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
其次,深圳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迫切需要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数百万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素质仍有一个提升过程。
再次,这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农民工是深圳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为深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共建共享”要求日益强烈。“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已经成年,其中大多数在城市里生长,只熟悉城市而不了解农村,难以适应农村生活。如何满足其生存、发展权利的需求,提高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使他们不至于变成‘社会边缘人’,是摆在工会面前的新课题”。
许德森认为,教育是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切实代表好、反映好、发展好、实现好职工的正当权益,要靠教育和培训。
工会首次将经费直接投放到企业
不仅是资金投入规模,此次深圳工会资金的投放方式也首次发生改变,由以往主要培训工会干部或独立开展职工培训,转变为将资金直接投放给企业,或直接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补贴。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获得这笔经费,获补贴的企业必须是已建工会组织、按时缴纳工会经费、按规定投入职工培训费用和制定培训计划的企业,补贴数额也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所处行业特点等来确定,特别鼓励和支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全市规模以上入会企业有5000多家,资金的大部分将用于对企业培训进行经费补贴,绝对不搞‘平均主义’或‘撒胡椒面’。”深圳市总工会主席王同信说。
由于涉及较大补贴额,深圳市总工会对申请经费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筛选。在近3个月时间里,根据《深圳市职工素质培训经费补贴暂行办法》,经过报名、审核、评分等程序,确定了223家企业共覆盖678家单位获得首批培训经费补贴。这批企业在市总工会网站上进行公示,中国电信、创维电子、中国移动、一致药业、天虹商场、富士康、百胜餐饮、沃尔玛、麦当劳、平安保险、金威啤酒等知名企业均获得补贴资格。
在今年筹集的5000万元培训补贴经费中,总计有3000万元用于对工会关系隶属于市各产业工会的企业职工培训进行补贴;1000万元下拨各区总工会用于开展职工素质培训;1000万元用于对年内实现技能升级的企业工会会员给予补贴。各区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予了配套资金,职工素质培训工程成效显著。
到2011年底将培训职工300万人次
对于今后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推进尤其是将工会经费用于职工培训一事,深圳市总工会表示,将作为一项长效机制进行。“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除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外,还要争取党政支持和社会各方参与,主动与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联手,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手段用于职工素质建设。”许德森呼吁。
到2011年底,深圳将培训职工300万人次,培训班组长3万人次,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参加免费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5000人次,建立健全覆盖市、区、街道、企业四级的培训网络,建立200个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